2月27日,我市中小学即将开学,很多家长表示,孩子还沉浸在“假期模式”,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新学期即将到来。恶补寒假作业、帮助孩子收心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
“寒假作业还没做完,边哭边写。”“还有5篇作文没有写。”……这几天,“寒假作业”成了不少家长群讨论的热点。家住新城市花园的李女士孩子上小学五年级,她这两天一直在忙着督促孩子完成寒假作业。但孩子一写作业就哭闹不止,让她感到头疼。“开学就要进行随堂测试,他现在连作业都没写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李女士说,她想过很多办法,可孩子就是不写作业。
还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的作息问题。“过年期间,孩子每天晚上11点左右才睡觉,现在得抓紧调整过来,不然开学后精神状态肯定不佳。”为了让孩子收心,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生怕孩子开学后早晨起不来、上课精神溜号、天天无精打采。还有的家长甚至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德州市第十五中学心理咨询室教师王惠表示,家长首先要有提前帮助孩子收心的意识,其次要按照班主任的指导,准备好已经完成的寒假作业和防疫物品。
针对开学后很多学生会出现的“假期综合征”,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困倦、焦虑等,王惠认为,这个过程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调整、适应的,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她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调整作息时间,尽量减少外出、少安排聚会,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起居,早睡早起。在对孩子进行辅导时,家长要和他们共同学习,不能以“监工”的姿态居高临下,尤其不能家长玩手机看电视却让孩子学习,这样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家长要真心诚意放下身段,发自肺腑地去帮助孩子,让他们意识到家长是在帮他;在引导孩子时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否则容易导致孩子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应该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帮助孩子制定新学期学习计划,消除假期结束的失落感。
对于孩子面临开学产生的抵触和消极情绪,王惠提醒家长们应理解并学会倾听,尽量避免用简单、消极、粗暴的语言与孩子对话,而是要多用积极、鼓励的话语。“可以在早晨起床后,和孩子一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他们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王惠表示,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很快适应开学,家长不可严厉责骂,否则只会激化矛盾,还可能把“坏孩子”的意识植根于孩子内心,激发他们的叛逆心理。
□本报记者曹清本报通讯员侯靖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