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受疫情影响,许多家长在面临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孩子网课教育和升学的压力,孩子在家中没有集体活动,手机游戏导致的矛盾也一触即发。一时间,整个家庭的压力都集中在孩子的身上,导致近期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往年更加突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春阳介绍,仅她所在的咨询室,所接到的咨询、求助家庭数量便比往年同期增加了50%。面临即将到来的初三学生开学,她针对学生们最易出现的几项问题给出建议,希望帮助初三学生们缓解心理压力,尽快恢复良好的学习状态。
学习效率低下怎么办?
由于疫情和超长假期的影响,学生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一定反应是正常的,他们需要一个“心理缓冲期”来帮助自己适应生活环境和节奏的转变。建议老师通过班级讨论或问卷调查的形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开学恐惧”,了解大部分学生产生情绪反应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供建议和帮助。在班级讨论的过程中,听到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的感受,将有利于缓解学生内心的焦虑,营造互相支持的氛围。
居家独处了这么久,学生可能感觉孤单,这时候人际关系的支持就是最大的滋养。复学后,同伴之间、师生之间开始重新联结,这种温暖的集体力量将会帮助学生尽快跨过这段适应期。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开学后的新目标,构建希望,重获集体归属感。
对学习“提不起劲”怎么办?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们常常通过观察他人的成功经验来获得替代性经验进而模仿学习。疫情期间,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积极贡献的先进人物,复学后,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榜样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寻找他们身上让自己非常认同和想要学习之处,然后迁用到自己身上。
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疫情期间涌现出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院校或职业方向,看到心目中的职业偶像,明晰自己的未来目标。用职业理想为学习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为假期的“放纵”懊悔怎么办?
有些学生开学后可能自觉已经和其他同学拉开很大差距,认为已经追不上大家的进度,焦虑紧张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建议老师们可以在第一节课上课之前设置一个“重启仪式”,帮助学生同过去的自己做一个道别,为迎接未来的新生活做出宣誓。这种“重新开始”的仪式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多的看到未来积极的可能性,减轻为过去而后悔的情绪。